广东省智能检测与机器人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者:郭伟南   来源:sunbet申搏   日期:2025年05月24日

智能检测与机器人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sunbet申搏,sunbet申搏建设,将聚集整个学院的技术创新和人才优势,对智能检测与机器人智能控制领域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和共性问题进行研究。本工程中心前期共申请专利53项、授权58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43项、授权30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95篇,三大索引及其数据库收录46篇,核心论文49篇,专著2部。科研项目69项:国家级3项,省部级9项,地、市级37项,横向项目11项,科研经费约2305.2万元。以第一完成单位或参与完成单位,共获得市厅级科技进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项。智能检测与机器人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3个研究方向:

(1)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实现生产线上机械零部件、电路板、日用注塑件等产品的条码识别、外观分类、尺寸测量、缺陷检测等应用;并实现对注塑模具残留物在线检测,实现模具保护;实现对目标物体3D形状的精确测量,可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对目标物体进行尺寸、体积测量;结合工业机器人,实现对目标进行精确识别、定位、分拣;采用深度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学习,实现非接触式人体参数测量、医疗影像处理、商品识别、图形读取等功能;研发基于纳米压电效应的、可应用于人机协作机器人的高分辨率电子皮肤,实现机械臂的触觉传感与反馈伺服驱动,大幅提高机械臂的安全性。智能检测与机器人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江门市星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字符及条形码自动化智能检测系统”已转化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线上,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效果显著。该成果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2015年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2013年江门市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2013年江门市新会区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

(2)复杂系统智能控制: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内部控制电路中存在的间隙、死区等非线性效应影响电机控制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输入非线性约束特性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有效去除死区等非线性效应,提高控制精度;针对复杂环境移动机器人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多种自适应粒子滤波方法,解决移动机器人软故障检测与补偿、不完备模型系统故障诊断、鲁棒航迹推算等难点问题,提高机器人故障诊断的效率及精度;对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实现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以及避障轨迹规划,同时考虑到系、统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影响,在控制系统中加入自适补应偿算法等智能控制方法,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使其能准确地跟踪期望的轨迹。智能检测与机器人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项目成果“基于机器视觉的注塑机智能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于中山市钜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该项目成果的实施大幅提升现有产品的技术性能,增强该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应用该技术后的控制器系列产品的年产量达到1000台,年销售收入523万元人民币,实现利润116万元人民币,上缴税收49万元人民币。

(3)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通过研发新型的具有柔性系统及高精度的人机协作机器人,采用模块化的关节及可视化编程界面,快速适应新的生产工艺,满足行业不同的生产环境;研究微处理架构形式,探寻适合目前大多数多轴工业机器人工作的开放式结构;研究机器视觉与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装备技术结合,围绕地方产业需求,开发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制造与检测装备,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研究商用服务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车辆智能加油机器人、智能炒菜机器人等公共服务智能装备。智能检测与机器人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项目成果“基于图像处理的嵌入式模具保护系统”具有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等特点,成功应用到中山市大浚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的注塑成型生产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减少了废品率,使企业的人员投入费用及原材料成本降低20%。

初审(一审):刘中新   复审(二审):李娜娜   终审(三审):隆麒  
关闭
Baidu
sogou